2021/11/13 0:00:00
2021年,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1號文件精神,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突出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國家將繼續加大支農投入,強化項目統籌整合,推進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順利實施。為便于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了解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發揮政策引導的作用,現將2021年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實施的重點強農惠農政策發布如下。
一、糧食生產發展
1. 農機購置補貼。各地在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內選取確定本省補貼機具品目,實行補貼范圍內機具應補盡補。將糧食生產薄弱環節、丘陵山區特色農業生產急需的機具以及高端、復式、智能農機產品的補貼額測算比例提高至35%。將育秧、烘干、標準化豬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成套設施裝備納入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范圍。全面推行限時辦理,將補貼申請受理與核驗、補貼資金兌付的工作時限分別壓縮至15個工作日以內。
2. 重點作物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集成組裝推廣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在更大規模、更高層次上提升優良食味稻米、優質專用小麥、高油高蛋白大豆、雙低雙高油菜等糧棉油糖果菜茶生產能力,同時因地制宜推廣測墑節灌、水肥一體化、集雨補灌、蓄水保墑等旱作節水農業技術,示范帶動大面積區域性均衡發展,促進糧食等農作物穩產高產、節本增效和提質增效。
3. 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農業服務專業戶和服務類企業面向小農戶開展社會化服務,重點滿足小農戶在糧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中關鍵和薄弱環節的專業化服務需求。加大對南方早稻主產省、丘陵地區發展統防統治、代耕代種代收等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支持力度。采取以獎代補、作業補貼等多種方式,推進集中連片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
4. 基層農技推廣。以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區域示范基地等為平臺,示范推廣重大引領性技術和農業主推技術。實施重大技術協同推廣任務,熟化一批先進技術,組建技術團隊開展試驗示范和觀摩活動,加快產學研推多方協作的技術集成創新推廣。繼續實施農技推廣特聘計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從鄉土專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養能手中招募特聘農技員。
5. 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稻谷補貼和產糧大縣獎勵。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國家繼續實施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稻谷補貼和產糧大縣獎勵等政策,鞏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
6. 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為保障農民種糧有合理收益,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2021年中央財政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釋放支持糧食生產積極信號,穩定農民收入,補貼資金向糧食主產區傾斜。
二、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
7. 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補貼資金通過“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兌現到戶,嚴禁任何方式統籌集中使用,嚴防“跑冒滴漏”,確保補貼資金不折不扣發放到農民手中。按照《財政部辦公廳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的通知》(財辦農〔2021〕11號)要求,探索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與耕地地力保護行為相掛鉤的有效機制,加大耕地使用情況的核實力度,做到享受補貼農民的耕地不撂荒、地力不下降,切實推動落實“藏糧于地”戰略部署,遏制耕地“非農化”。
8. 高標準農田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組織實施、統一驗收考核、統一上圖入庫”五個統一的要求,2021年在全國建設高標準農田1億畝,并向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傾斜。在建設內容上,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農田水利、機耕道路、農田輸配電設備等為重點,推進耕地“宜機化”改造,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9. 東北黑土地保護。聚焦黑土地保護重點縣,集中連片加強黑土地保護,強化培育肥沃耕層,旱地集中連片推進秸稈深翻還田、碎混還田等技術,水田推行秸稈秋翻壓春攪漿還田等技術,增加耕地土壤有機質、打破壓實層,開展綜合提質培肥。繼續穩步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支持在適宜區域推廣應用秸稈覆蓋免(少)耕播種等關鍵技術,有效減輕風蝕水蝕、增加土壤有機質、增強保墑抗旱能力、提高農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10. 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在重點作物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縣協同開展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引導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科學施肥技術服務,支持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用化肥減量增效新技術新產品;繼續支持做好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與監測、取土化驗、田間肥效試驗等測土配方施肥基礎性工作。在耕地酸化、鹽堿化較嚴重區域,集成推廣施用土壤調理劑、綠肥還田、耕作壓鹽、增施有機肥等措施,開展退化耕地治理。在西南、華南等地區,因地制宜采取品種替代、水肥調控、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等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技術,加強生產障礙耕地治理。
11. 耕地輪作休耕。立足資源稟賦、突出生態保護、實行綜合治理,進一步探索科學有效輪作模式,重點在東北地區推行大豆薯類—玉米、雜糧雜豆春小麥—玉米等輪作,在黃淮海地區推行玉米—大豆或花生—玉米等輪作,在長江流域推行稻油、稻稻油等輪作。繼續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區、黑龍江三江平原井灌稻地下水超采區、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區實施休耕試點。
12. 農機深松整地。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為目標,支持適宜地區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促進耕地質量改善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深松整地作業一般要求達到25厘米以上。每畝作業補助原則上不超過30元,具體補助標準和作業周期由各地因地制宜確定。